欢迎访问星座娱乐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13931886722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星座娱乐

巴以冲突历史|百年恩怨究竟谁占谁土地?

[ 2024-01-03 18:32:53 ]作者: 星座娱乐

巴以冲突历史|百年恩怨究竟谁占谁土地?设计

  中东曾经有两次签订了和平协议,分别是1978年由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签订的《戴维营协议》。以及1993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邀请以色列总统巴拉克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所签订的《奥斯陆协议》。这两次历史时刻,造成了几十年来巴以冲突的和解。而这六个除了卡特,更是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然而,他们获奖后,却有人说不满,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统巴拉克,因此被暗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历史悠远长久,经过了百年的积累和沉淀。在“赎罪日战争”50周年后的第二天(10月7日),以色列突然遭到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的大规模袭击,数千枚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南部,同时还有武装分子潜入多个城镇展开屠杀和绑架行动。这次冲突再度点燃了加沙地带的焦灼的事态,以色列随即进入了战争状态,并宣布将派遣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以彻底消灭哈马斯。这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第六次大规模冲突,因此被一些人称为“第六次以巴战争”。那么,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恩怨呢?

  整个乱局,源自中东一个细小的土地上面。在基督教传说中,耶路撒冷相传为耶稣出生地;却也是教创始人升天之地;更是犹太教发源地。

  在过去300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基督教徒都视耶路撒冷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

  在公元前2000年的历史中,犹太民族的祖先,曾为生存下到埃及,做过400多年的奴隶。后来在摩西的率领下离开埃及进入迦南。

  约在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民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统一王国。在以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个统一王国在公元前933年经历了南北国分裂。

  之后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帝国所灭,公元前586年南国犹大被巴比伦王国灭亡,众民被掳至巴比伦70年之久,此后再次经历波斯、希腊、罗马三大帝国,以及后来的拜占庭的连续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

  在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失败后,自公元135年起,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大批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努力返回以色列,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塔木德》和《密西拿》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到了公元12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在西欧地区的盛行,犹太人的排外性和他们对财富的贪婪手段,使得西欧地区国家的其他民族对犹太人产生了极大的憎恨。

  1290年英国将1.6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此后,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也纷纷大肆驱逐犹太人。据统计,在这次逃亡中,约有120多万犹太人逃离了西欧,他们大部分人迁到了东欧,就是俄国、立陶宛、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土耳其一带。另外,有一小部分犹太人沿南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远涉来到中国。

  1840年代,俄罗斯帝国政府开始对犹太人征收特殊税,用收来的税款建设所谓的“犹太人学校”,实际目的则是用俄罗斯文化来同化所有学龄犹太人。教育的目的则是“让犹太人更接近基督教徒,根除犹太人思想中因受了塔木德的影响而滋生的有害信仰”。19世纪下半叶,面对着帝俄政府的系统化、大规模迫害,很多犹太人选择逃离俄罗斯帝国。

  流落到中国的犹太人,却获得不一样的待遇。他们在北宋开封被称为“一赐乐业”人,目前发现的家谱共有七姓八家,人数不详。“一赐乐业”为北宋皇帝赐名,当为“以色列”的音译。据记载,犹太人曾向宋朝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喜,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意思是让这个族群的犹太人,不单可以留在开封城,更能够继续信奉他们自己的信仰。这份尊重,对这群于当时处于流浪状态的犹太人而言很重要。因此,他们决定在开封落地生根,亦接受十七个汉人姓氏,分别是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

  1881年,散居在世界别的地方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回归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定居下来。史称第一次回归浪潮。到1947年,犹太人已经购买了阿拉伯人手中的6%的土地。

  在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犹太人逐渐获得了公民权,进入了“解放的春天”。然而,许多犹太人在解放后逐渐抛弃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希望能够通过融入欧洲文化来获得接纳。然而,欧洲人的傲慢与冷漠却一再伤害了犹太人的民族情感。

  1894年10月15日“德雷福斯事件”让犹太人彻底放弃所谓的“同化论”。

  1896年,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在目睹犹太人遭受的种族歧视后,撰写了《犹太国》一书,并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他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重建本民族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在犹太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激发了许多人的热情与信念。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如果有一天,我们得到了耶路撒冷,而我还活着还可以做所有的事情,那么我将清除其中对犹太人来说不神圣的一切,我将焚烧这一切,哪怕它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

  犹太复国主义又被称为锡安主义,英文为 Zionism,词根是Zion。Zion 是位于耶路撒冷的一座山的名称,译为锡安山,犹太传统将锡安山作为耶路撒冷的别称,是犹太民族家园的精神象征,犹太人被称为锡安之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中东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与德国结盟,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协约国为敌。战胜国英国控制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当时这片土地上居住著犹太人少数民族和占多数的阿拉伯人。

  当国际社会赋予英国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任务时,犹太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犹太人说,这是他们的民族起源之地,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也说他们拥有这片土地、反对上述举措。

  我们熟悉的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就跟时任阿拉伯麦加谢里夫的侯赛因·本·阿里秘密通函,如果他发起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起义,作为交换英国将在战后承认阿拉伯独立。

  可侯赛因·本·阿里怎么也没想到原来当时英国和法国也有秘密交易。他们压根没有打算把土地交给阿拉伯人,而是将这块地方一分为二。这就是被后来苏联流出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当时英国、法国、俄罗斯之间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秘密协定。

  1917年11月2日英国颁布《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回国购业,但受到英国的治理和保护。1917年以色列移民达到8.5万人。魏兹曼率领“锡安主义代表团”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办事处解决犹太移民与定居问题,相当于政府机构。1917年12月9日,英国亚伦比将军成功夺取土耳其在巴勒斯坦地的统治权。1922年,国际联盟赞同英国暂管巴勒斯坦地,并且赋予权力实行“贝尔福宣言”,为以色列复国带来了曙光。

  1934年,历史又发生了巨变,希特勒上台,在德国的犹太人,不久就被囚集中营,集体枪杀,服苦役,滥施酷刑。犹太人精心经营的事业转眼成空。在短短数年间,纳粹德国在欧洲杀害的犹太人足有600万之多。

  1942年,二十多个反法西斯国家建立统一战线,向德、意、日三国进攻,希特勒终于在1945年5月8日人与国尽毁。这一天,全世界的犹太人意识到,是他们应该回祖居地立国的时候了。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随著许多犹太人逃离在欧洲遭遇的迫害,在二战大屠杀后寻找新的家园,抵达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其人数已经激增至巴勒斯坦人口的33%,但他们仅拥有6%的土地。

  同时英美等同盟国内部的犹太人在经济、教育、学术圈都有重大贡献,这使得犹太复国运动成为联合国成立之后,最早确定执行的国际计划,复国地点就在巴勒斯坦地区。

  然而巴勒斯坦地区也有众多的阿拉伯人需要国家,就出现各种讨论,最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以犹太人55%领土、巴勒斯坦人45%领土的方案,耶路撒冷成为一座国际城市,这中间还包括大部分肥沃的沿海地区。

  这引发巴勒斯坦人的不满意,在得到周边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一致支持后,巴勒斯坦人决定不执行联合国方案建国,而是以武力解决,他们决定在联合国(由英国执行)结束对巴勒斯坦的托管后,立即攻打以色列,就此展开了长期的以巴冲突。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结束托管前一天,以色列正式公开宣布建国,巴勒斯坦人反对,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也门便组成联军,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意图将以色列消灭。当时,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就没有自己的军队,全国上下仅有3万多人的民兵,哪裡顶得住阿拉伯联盟的进攻,被打的节节败退。其后在美国的呼吁、安理会的命令下,双方决定于6月11日起休战四周。

  结果,以色列却利用四周时间,在整个世界犹太人财力和人力的帮助下,迅速组织起了一支6万人的部队,当双方再度交战时,阿拉伯国家面对以色列的迅猛攻势,迅速陷入溃败。此战之后,以色列控制的土地,实际已超越了联合国划定的面积,以色列佔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约96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4年,埃及新任领袖纳赛尔上台,为了让埃及富起来,纳赛尔于1956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

  引发以色列、英国和法国不满。以色列秘密地与运河原控制国英法两国结盟,对埃及宣战。

  埃及的军事实力虽然在以色列之上,但又如何是三国联手的对手。无奈之下,纳赛尔只好下令凿沉了五艘货船阻断运河,令石油运输断绝。结果,以色列、英国、法国遭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无奈之下只得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此战之后,埃及最终实现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目的,但以色列也成功取得了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以色列的反制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纳赛尔的声望迅速得到提高,而纳赛尔也很快以阿拉伯世界领袖自居,开始积极组建阿拉伯联盟并准备再度对以色列进行毁灭性打击。于是,纳赛尔对内加强统治,积极整军备战,对外宣扬泛阿拉伯主义,激励阿拉伯人民反抗犹太人的复国。

  1964年5月,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开始袭击以色列,与此同时埃及也向苏联购进了10亿美元的军火。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只留下了12架战机负责本土防御,其馀战机集体出动迅速空袭了埃及全国各地机场,将埃及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后又摧毁了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结果,以色列佔领了东耶路撒冷和西岸,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大部分以及加沙和埃及西奈半岛。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居住在加沙和西岸,以及邻国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这次战役由1967年6月5日开始,到同年6月10日就结束,故被称为“六日战争”。

  这场被称为“赎罪日战争”的战役基本上和巴勒斯坦已无关系了。这是埃及和叙利亚发起的复仇之战。然而,在此战中,埃及和叙利亚并没有复仇成功,还被以色列反攻。而且,造成阿拉伯国家的报复,对美威胁禁运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直至1978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在马里兰州郊外的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会晤。

  1979年3月26日,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左)、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中)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在白宫签署埃及和以色列和平条约后互相道贺。

  在美国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石油危机才得以缓解。

  这项协议有助于埃及和以色列实现了双方的主要目标:埃及重新获得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取得的西奈半岛,同时以色列第一次获得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正式承认。这项协议还为美国和协议签署各方开创了更牢固的安全和经济关系。此后,埃及和以色列在农业技术、旅游和能源开放等领域发展了重要的贸易关系并进行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合作。

  第五次战争发生在1982年,又被称为“黎巴嫩战争”,导火索为以色列的驻英国大使,遭巴勒斯坦的歹徒枪击重伤,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及叙利亚军队发起进攻,最终成功攻入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此时因巴勒斯坦已无领土了,只有躲在黎巴嫩境内,继续反抗以色列。以色列大军短短六天,就佔领了黎巴嫩1/4的国土,还攻下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以色列佔领贝鲁特后,就开始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平民大开杀戒。这是一场残酷的大屠杀,无数巴勒斯坦平民惨遭杀害。巴解组织被迫化整为零,分散到8个阿拉伯国家。

  五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是越打越强,领土越打越多。巴勒斯坦则越打越小,领土尽失,连正式的国家都没建立起来。

  起因是1987年12月,一辆以色列卡车与两辆载有巴勒斯坦工人的货车相撞,造成四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在加沙地带爆发。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年轻人向以色列军队坦克和士兵投掷石块。

  它还导致了哈马斯运动的建立,该运动是的一个分支,参与武装抵抗以色列的占领。

  时任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倡导的“打断他们的骨头”政策概括了以色列军队的高压反应。这中间还包括即决处决、关闭大学、驱逐活动人士和毁坏房屋。

  起义主要由年轻人发起,并由起义统一民族领导组织领导,这是一个致力于结束以色列占领并建立巴勒斯坦独立的巴勒斯坦政治派别联盟。

  起义期间,1070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军队杀害,这中间还包括237名儿童。 超过17.5万名巴勒斯坦人被捕。

  这次起义的特点是民众动员、大规模抗议、公民不服从、组织良好的罢工和社区合作社。此次起义还促使国际社会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

  1990年代的《奥斯陆协议》促成了两国方案,这份协议大致划定了耶路撒冷的地位、以色列定居点、边界、安全、水权、巴勒斯坦人的自由行动权和回国权。

  在1992年的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相隔十五年后再度主政。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的工党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直接签订奥斯陆协议。

  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的成立结束了起义,该临时政府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一些地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

  巴解组织在两国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承认以色列,并有效签署了协议,使以色列控制了约旦河西岸60%的土地以及该领土的大部分土地和水资源。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本应为第一个民选巴勒斯坦政府让路,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独立国家,首都设在东耶路撒冷,但这从未实现。

  1995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周围修建了电子围栏和混凝土墙,切断了分裂的巴勒斯坦领土之间的互动。

  以色列巴拉克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戴维营进行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阿拉法特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萨走廊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巴拉克认为方案否定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地位,而阿拉法特坚持以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国家的首都,拒绝这个提议。

  时间来到了2000年9月28日,在谈判破裂后,当时利库德集团反对派领导人阿里埃勒·沙龙对阿克萨寺大院进行了挑衅性访问,耶路撒冷老城及其周围部署了数千名安全部队。

  巴勒斯坦抗议者与以色列军队之间的冲突两天内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0人受伤。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武装起义。起义期间,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经济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以色列重新占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辖的地区并开始修建隔离墙,再加上大规模的定居点建设,摧坏了巴勒斯坦人的生计和社区。

  根据国际法,定居点是非法的,但多年来,数十万犹太定居者已经搬到在被盗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的殖民地。由于定居者专用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将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分割开来,巴勒斯坦人的空间正在缩小,迫使巴勒斯坦城镇变成班图斯坦,这是南非前种族隔离政权为南非黑人创建的孤立飞地。

  巴解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于2004年去世。一年后,第二次起义结束,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被拆除,以色列士兵和9000名定居者离开飞地。

  哈马斯赢得了多数席位。然而,法塔赫和哈马斯爆发内战,持续数月,导致数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哈马斯将法塔赫驱逐出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要政党法塔赫恢复对西岸部分地区的控制。

  2007年6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海陆空封锁,指责哈马斯“”。

  以色列于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21年对加沙发动了四次持久军事袭击。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被杀,这中间还包括许多儿童,数万所房屋、学校和办公楼被毁。

  2014年8月27日,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2014年以巴冲突结束。

  2014年,50天内,以色列杀害了2100多名巴勒斯坦人,这中间还包括1462名平民和近500名儿童。

  在这次被以色列人称为“保护边缘行动”(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的袭击中,约1.1万名巴勒斯坦人受伤,2万所房屋被毁,50万人流离失所。

  加沙地带位于地中海沿岸,与以色列和埃及接壤,面积约为365 平方公里(141 平方英里),与开普敦、底特律或勒克瑙的面积相似,加沙地带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由于以色列的持续占领,它被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

  据联合国称,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最近一次袭击,从2021 年 5 月 10 日持续至5 月 21 日,造成 261 人死亡,这中间还包括 67 名儿童,并造成 2200 多人受伤。

  2021年5月7日,由于以色列最高法院准备审理驱逐东耶路撒冷谢赫杰拉区巴勒斯坦人出住处一案,加之以色列警方以防疫为理由,限制巴勒斯坦民众斋月期间前往圣殿山祈祷,引爆大规模冲突,以色列部队冲入阿克萨清线日哈马斯向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维夫发射火箭弹,以色列随即在加沙轰炸展开还击。

  2022年8月5日,以色列国防军以“破晓行动”的名义向加沙地带的武装分子和基础设施发动空袭。

  2023年10月7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五十周年纪念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动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发射逾5,000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并派员进入其南部领土。并俘虏了多名以色列国防军将领,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向对方空袭予以还击,并发出“战争状态警报”。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