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机器人 地铁报警员设计
本报讯 (记者汤旸)一个高约40厘米的小机器人不断滚动身体,“眼”中不时放出红光,死后所衔接电脑上主动生成有关数据……
昨起至4日,2011北京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建造运营及配备博览会在老国展举办。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建造办理有限公司展区里,一套地下空间安全办理体系初次露脸,作为该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小机器人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地道变形、沉降、收敛等状况,发觉缺点及时预警。
据该体系开发方介绍,地下空间安全办理体系分为绿色施工体系和安全办理信息化体系,机器人监测体系是安全办理信息化体系的一部分。
机器人监测体系能施行全天候主动监测和超限预警。首要,要将机器人固定在地道中,以15米至20米为一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点:拱顶和两边各一个,装置反光棱镜。
体系研制人员说,机器人发动后,“眼”中宣布红外线,点射到各个棱镜上,以丈量间隔,一旦间隔产生显着的改变,到达地道沉降或变形的预警值,就会报警。机器人对监测数据还会有一个预判,假如该数据趋势将到达预警值,也会报警。后方接到报警后可通过视频或其他体系追溯问题。
现在,这套地下空间安全办理体系初次在北京地铁14号线标蒲方区间进行试点,往后可能在地铁15号线号线某一标段运用。
相关人员表明,一个标段有一台机器人就够了,射线米。该机器人有回忆功用,初次收集完各棱镜点后,第2次收集时就会按头一次次序挨个主动测。此外,还有守时监测功用,监测完成后数据将及时反馈给电脑,还将主动生成Excel表格。
本次博览会初次拓荒了大型室外展区,展出了多辆新式城轨实车,其间一列A型港铁列车,遭到市民欢迎。“感觉比一般的地铁列车宽阔。”一名刚登上列车的中年男子说。
现在,本市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均运用B型车,往后,A型车将在14号线等新建线路上运用。
据参展方工作人员介绍,A型车比B型车宽且长,载客量也更多。以该车为例,车宽为3.12米,比一般B型车的2.8米要宽30多厘米。
除了体积,该车还有许多特别规划。比方在车厢中部从车头到车尾竖着一排相似公交车上的扶手杆,车厢与车厢之间的衔接通道上也有。
扶手杆上的扶手规划也很奇妙,并不是均匀分布。工作人员说,车门处的扶手会更接近车厢中部,引导乘客上车后往里走,不要堵在车门处。
列车地板选用的是“悬浮地板”,地板布是PVC原料,地板是复合结构,乘客走在上面会有细微下陷的感觉。工作人员解说说,此规划的作用是降噪。车窗上均设有活动的通风窗。